更土、更野,带着淡淡忧愁的……客家菜

引自: 一片吃心,全文请点击收集来源链接。

与你分享今天的美食之前,吃心先简略介绍一段历史:从西晋到明清,中原战乱不断,北人南下避难,“以客地为家”,由此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强大的族群:客家人。


客家人一路翻山越岭,留存了古老的中原饮食文化,又因地制宜,融合粤东山地的食材与烹饪技法,从而形成了粤菜一脉:客家菜。


广东梅州,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,有着“世界客都”的美誉,我们专程来此探寻客家菜的真意。


匆匆一日,从大酒楼吃到大排档,中途拜访了客家博物馆和梅州老街,是一次古意盎然的“客家菜之旅”,在博物馆读到一段文字,描述客家人“刚毅又仁爱”,这恰恰也是我对客家菜的感觉。

金苑酒家:客家经典菜


创始于1989年的金苑酒家,是梅州的一张美食名片,我在进门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块残垣断壁,从这砖雕背后的故事大致能看出餐厅传承客家文化的拳拳之心。


大厅一派大酒楼模样,翻开菜单道道是客家菜经典,一口气点下“客家三件宝”:盐焗鸡、酿豆腐、梅菜扣肉。


盐焗鸡,起源于客家人颠沛流离时将鸡放入盐包贮存、以便携带的传统(点击可见吃心写过的另一家小神店)——正宗的盐焗鸡,务必遵循古法,将腌好的鸡鸡用纱纸包严,放进滚烫的粗盐里煨熟,然后拆骨撕肉装盘。

眼前这一盘盐焗鸡,做得粗朴,皮爽肉香鸡味足,隐约有香料的气息,跟服务员打听用的是哪里的鸡?答:“特意选了两斤半的宁都黄鸡呢!”江西赣州的宁都是客家人迁徙的前路,有“客家摇篮”之称,顿时觉得鸡味里多了一份人情味。


客家人聚居于山地丘陵,因而轻海味、重山珍,梅菜扣肉就是一道代表菜,出自山村农家的梅菜,用原始的三蒸三晒制成,咸中带甜,浓郁醇香,偶尔含细沙,令人遥想远山……与五花肉一同焖到软烂,反扣上菜,肥瘦夹花的肉带着梅菜的清香,梅菜又吸足了猪的油份,成就了彼此的腴美芬芳。


客家酿豆腐里的“酿”是客家话,意为填入馅料,这里用五华县的山水豆腐,酿入猪肉丁,先煎再焖,原煲上桌,咸鲜浓郁。


尝过了客家三宝,追加一道金奖菜的煎荞粄,“粄”为古汉语,是客家特色米食,米饼混合了青菜末,炸得金黄脆香。


我们又随意点了两道土菜,是喜出望外的好:来自平远的青椒,翠绿、脆清,咸菜不咸,带着微微发酵的酸,衬托出青椒的清甜,叫人赏心悦目。


土猪汤,用大埔的山泉水,炖银江的土猪肉,配上猪心、猪肝各两件,蛋白质泛出清汤蛋花。


银江猪是梅州人的骄傲,吃天然木薯、地瓜、杂粮长大,久炖肉质仍红润有弹性,我们啧啧称奇。


十年陈皮炖龙骨,原盅炖足一小时四十分钟,陈皮香让汤愈加清透明亮。


两份汤,一清瘦,一肥润,一盅不过二十块钱左右,感受到梅州的美好。


顺心排档:客家人情味


客家民宅建筑反映着客家人南渡的历史变迁,土楼、围龙屋、走马楼、五凤楼……多姿多态,值得一看,梅州泰安楼和花萼楼的故事我下次写,当天的晚餐选了一家开在老宅里的大排档。


暮色四合,府第亮灯,虽改为餐厅,仍可见早年的典雅堂皇。


用餐的大厅是旧居家族祠堂,先辈面容肃穆。


老板娘笑容满面,来帮我们点菜,店里没有菜单,商量着来。


腌牛肉是一道颠覆我想象的菜,以醋打底,稍许酱油和葱蒜,再浇一层浓厚的香油,看起来简单,但调味不凡,配上一把生机勃勃的香菜,赋予了平常牛肉全新的口感,牛肉又嫩又滑,酸鲜微辣、香甜惹味、有趣极了!


客家人擅长烹调内脏,于是又点了一盘腌毛肚,不是不好,只是在腌牛肉面前相形见绌。


青椒炒腰花,这哪儿是炒腰花啊?简直是炒多肉!猪腰片得厚,花刀开得阔,难得火候还刚刚好,腰花呈现一种巨大的滑嫩。

炒花甲,排档式的混沌,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加客家娘酒


最后来一碗腌面,经典客家主食,面条看似朴实无华,拌开来也是一派平淡,没有华丽的浇头和调味,只是淡淡的酱油、青青的葱花、猪油爆香的蒜粒和少许鱼露,这分明是一道北方面食,遗存至今,是客家人对中原故土的眷恋啊!


粤菜三大菜系:广府菜精致又讲究镬气,潮汕菜清鲜且追求本味,相比之下,客家菜更土、更野,带着悠悠的中州古味和淡淡的离愁别绪……奇怪,了解完客家菜的历史,吃到最后,竟然生出几分忧伤,但无论如何,都与你分享。